违法广告牌如何界定与拆除?
1. 界定标准
违法广告牌的界定主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地方性规章制度,旨在维护城市市容市貌、保障公共安全及公众利益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界定标准:
1.1 未经审批或超期未续批
广告牌的设立需经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,并持有有效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。若广告牌未经审批擅自设立,或批准文件已过期但未办理续批手续,则被视为违法广告牌。
1.2 违反规划及建设标准
广告牌的设置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及建设标准,包括但不限于位置、尺寸、材质、照明等方面的规定。若广告牌设置违反相关规划及建设标准,如超出允许范围、遮挡交通标志或影响居民生活等,将被认定为违法。
1.3 内容违法或不良
广告牌的内容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,不得含有虚假、夸大、误导性信息,不得违反社会公德、损害公共利益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。若广告牌内容违法或存在不良信息,如色情、暴力、赌博等,将被视为违法广告牌。
1.4 损害公共安全
广告牌的设置应确保不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,如不得影响交通安全、消防设施使用等。若广告牌存在倒塌、坠落等安全隐患,或阻碍应急通道等,将被认定为违法并需立即拆除。
2. 拆除流程
违法广告牌的拆除流程一般遵循以下步骤:
2.1 立案调查
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在发现或接到举报后,将对涉嫌违法的广告牌进行立案调查。调查内容包括广告牌的设立时间、审批情况、设置位置、内容等,以确定其是否违法。
2.2 告知与听证
在确认广告牌违法后,行政执法部门将向广告牌的所有者或管理者发出违法通知书,告知其违法事实、法律依据及拟采取的拆除措施。同时,根据法律法规规定,给予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机会,必要时可组织听证会。
2.3 拆除决定
根据调查结果及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情况,行政执法部门将作出是否拆除的决定,并向当事人送达拆除决定书。拆除决定书应明确拆除的具体时间、地点、方式及法律依据等。
2.4 强制执行
若当事人未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违法广告牌,行政执法部门将依法采取强制措施进行拆除。拆除过程中,应确保安全,避免对周边环境和设施造成损害。同时,对于拒不配合拆除工作的当事人,可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。
2.5 后续处理
拆除违法广告牌后,行政执法部门将对拆除现场进行清理,恢复原有环境。同时,对于因拆除违法广告牌而产生的费用(如拆除费、清理费等),依法应由当事人承担。此外,对于多次违法设置广告牌或情节严重的当事人,相关部门可依据法律法规规定采取更严厉的处罚措施。
总之,违法广告牌的界定与拆除是一个依法进行的过程,旨在维护城市秩序和公共利益。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执行,确保拆除工作的合法性和公正性。